李安導演風格初探


李安的電影,情愛雙方總有一方要死去,留下無窮盡的遺憾。《臥》片中李幕白死了,透蓮痛苦;小龍跳崖,小虎目視著;《斷背山》也一樣,同性戀一方意外地死了。《色戒》是以王佳芝的死作爲結尾。這種處理,是一種“悲”的結局。在我看來,在李安的世界觀裡,存在著其父輩國民黨將領種失去大陸的那種悲,那種無可撫囬的失去的感受。這種“悲”是綿綿無絕期。

Ang Lee, Tang Wei, Wang Lee-hom
《色戒》的女主角湯唯與李安(中)、王力宏合影。

李安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對自身的跨越。他拍的影片既有中文又有英文。有《喜宴》那樣的藝術化的華語電影,又能導演《感性與理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這樣文诌诌的英國文學電影,很少有華語導演能夠做到,是很大的跨越。對於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最清楚這種文化上的跨越是不易的。

李安如此成功,有關他的報道卻太少:至今衹有兩本專門爲他寫的書,一本是一位臺灣記者以李安的第一人稱寫的自傳《10年一覺電影夢》(2003), 另一本則是一個美國人從西方角度寫的。李安受到的關注太少,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李安的電影,我看了《感性與理性》,《臥虎藏龍》,《色戒》, 《斷背山》,《冰風暴》當然還有不那麽成功的《綠巨人》。我想通過對這些影片的理解分析來評述李安作爲導演的風格。本文分三部分, 前兩部分分別分析李安的兩部電影:《色戒》和《臥虎藏龍》,然後在第三部分, 結合其他的電影來試著總結出其整體的風格(AUTEURISM)。

第一部分:評《色戒》

《色戒》好看在哪裡?當然不是床戲。用“床戲”來宣傳李安的這部力作那衹是一種較低俗的商業操作。床戲是因爲情節的需要,是情感的高峰表達,而不 是色情的宣揚。仔細地看那些鏡頭,就會發現其感動人的地方,是扭曲的心靈的變態宣洩。這與追求情色效果的影片是很不同的。比如《情人》這部電影把性愛拍得 唯美化,可以說是情色電影。相比之下,《色戒》的床戲處理是犧牲美感而追求逼眞的,所以說不是爲了情色。就我看來,《色戒》的看點很多,而值得分析的是對 影片的政治解讀。電影是一種藝術,是表現導演政治訴求的媒介。“色戒”在大陸被評爲 “漢奸電影”,我覺得這並不是眞正的政治話題。李安通過《色戒》所要表達的政治,是他對於自己,對於中國人的文化身份的思考。

老上海情結

首先,電影還原了老上海的面貌,滿足了喜歡張愛玲及老上海的觀眾。殖民主義給中國帶來災難,同時又帶來了現代的思想。30年代未的老上海雖成為日本的淪陷 區,但仍然保持著殖民主義所帶來的西方精神和物質文明。老上海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東方巴黎”,有十裡洋場的氣派,有魔登女郎的時尚,有電影名星,有藝術。 牠是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誕生的首個 “現代”大都市,是無可爭議的亞洲的中心。然而,老上海的這些繁榮稍縱即逝,張愛玲時代的男女,被後來的革命審美所取代。那種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東方趣 味,以及西方的一些較正面的思想啟蒙,都被革命過濾掉了。老上海就這樣消失了,成了美好的回憶。李安的父親是國民黨軍官,退居臺灣之後,老上海就成為了這 批流亡的中國人對大陸回憶的最美好部分之一,這明顯影響了李安。李安曾經在美國接受採訪時落淚地說:“這是我們的過去。”李安拍這一部片,是對於“失樂 園”的夢想還原。

李安爲了渲染老上海下了許多工夫:譬如影片有幾次展現上海的外景(ESTABLISHING SHOTS),這些外景是在馬來西亞拍的,遠遠地看上去似一副美麗的風景畫,色調很輕快,很有詩意。電影對於舊上海的美化,顯然不是衹爲了畫面好看,而是 傳達出對歷史的一種態度。老上海的馬路,人力車夫,以及印度人巡捕,歐式咖啡廳,都是傾注了李安對老上海深深的懷念之情。老上海的女子,是這美好回憶的重 要核心。王佳芝的衣穿,首飾,帽子,步態,神態等細節,是經通過縝密研究過老上海文化之後而設計的。湯唯能夠成為女主角,我想與她長得有點像以前上海女郎 月曆上的美女有關,較圓的臉,大的眼睛,合體的旗袍。看看她唱“天涯歌女”的那一段,大有周璇的影子。老上海的市民生活,通過幾個無聊打麻將的女人,也鮮 活地表現出來。老上海活現在我們的眼前。多看幾遍《色戒》,試著撇開情節,衹觀注電影對老上海的人景物象的細節描畫,就能感受到那種沉淀淀的情感。進一步 想一 想,這些昔日的繁榮和動人故事都被埋葬在黑暗的地下,被人遺忘了,多麽遺憾啊。

戒色的多重含義

色戒這個名稱並不是隨意用的。色戒表面上的意義是:不要被色誘。我看並不衹是這麽簡單。“戒”字除了禁止之外,還有戒指的意思。那就是說,女色被戒指所折服 的意思,意指王佳芝爲六尅拉戒指而動了眞情,導致全盤皆輸。除此之外,色戒還有更深的一層意思。色,是指顏色;戒,是戒掉惡習的戒。這裡的顏色,指的是共 產黨的紅色,國民党的藍綠兩色。這些顏色,代表了不同的政治。戒掉這些顏色,也就是要消除政治划分的意思。李安這種政治訴求,必需從他近年來的經歷談起。 把時間拔回到2005年,李安因“斷背山”奪取奧斯卡最佳導演,臺灣人歡欣鼓舞,他在領獎臺上致辭,並用中文向全世界的華人致意,表明了這是華人的勝利, 華人的驕傲。然而,他的獲獎感言在大陸並沒能被播出,或者被低調處理了,而且《斷背山》也不能上演。一個響雷就這樣被悶住了。李安希望華人世界能夠分享他 的成功,尤其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陸。然而卻不能如願。這對於大陸的觀眾和李安來說,都是遺憾。李安跨越了中西難以跨越的文化障礙,卻無能跨越同根文化中 的政治障礙。所以,李安深有感触,非常希望華人圈能夠撇開政治的分歧共同建設中華文化圈,共同發揮光彩。所以,李安以色戒爲名,或許也有抗議大陸對他的不 公的意思。

女性時尙 

對於美女,每人都有不同的喜好。王佳芝這個藝術角色的誘惑力,是因爲那種三四十年代的半殖民地時期西化的上海女性所具有的兼有東方氣質和西方摩登的時尙風度,既有東方女性文化的矜持、又有西方女子的果斷獨立氣質。

東方的文化是大男子主義的,喜歡被動的女子,喜歡可憐吧吧等侍男人英雄去救的小妹妹。比如張藝謀的電影,從紅高梁到《十面埋伏》,從鞏麗到章子儀, 哪個女角不是被動地活著,或者活在男人下面的?紅色革命電影裡的女子是例外,比如江姐,但是那些角色不具備性別的特征。在《色戒》的一開始,王佳芝也不例 外地是個被動的角色。學生年代,她穿著學生裝,非常清純樸素,端莊的臉,天眞的眼神。在沙坔滾滾的男同學奔赴前線的時候,她是個弱女子,她沒有父母親的呵 護,戰亂時期無助的清絕美女,當然會令人惋憐愛惜。然而,與以往的女子角色不同的是,李安給予了王佳芝果斷鎮定的性格,剛柔並濟。比如王佳芝第一次與易太 太接觸時所表現出來的鎮定,把其他緊張的男同學比下去了。又比如,她在引易先生上鉤所表現出的睿智。這樣果敢的女孩的形象,更偏向於西方女性的特質,多見 於六十年代以後的美國電影裡。

李安是在臺灣讀完高中,成年之後,才到美國的大學就讀電影專業的,正是這樣的經歷使他有意無意間成功地塑造出一個綜合了中西合壁的完美女子形象。如 果是純綷的西方女性,比如沙朗斯通,麥當娜那樣的完全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是難以引起中國觀眾的心靈深處的共鳴的,純綷的東方女子形象,又會顯得太被動太 平凡沒有惊奇。李安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他讓王佳芝輪換著許多不同的角色:先是一個學生,清純;再到話劇演員的多姿彩;然後是一個香港商人的太太, 著旗袍顯高貴;然後爲了正義把自己的第一次給了同學,既無知葬撞又充滿宿命感的小年輕;後來囬到上海,正式成爲女特務,穿上大衣;然後是情婦,暗送秋波; 然後還客串一下歌女(唱天涯歌女);許多時候她是牔桌上的八卦婦,念叨些芝蔴小事;然後是階下仇,可憐的肉體接受拷問;最後是叛徒,出賣了同學。這麽多的 身份,成功地展現不同的視覺造型,並給予演員很寬的表演空間來表現她在不同情況下的動人之處。

第二部分: 評《卧虎藏龙》

多層次的中華文化底蕴

這部影片揉合幾乎所有能夠揉合進去的中國文化元素。電影分成兩條情感線索,小龍和小虎這對小年輕的愛情,還有李幕白和秀蓮這對中年武林高手的感情糾結,這兩 段感情均以悲劇告終。李安借用了中國的悲劇作品的典範《梁祝》的故事元素來增加這出戲的故事含量:小龍抵抗包辦婚姻,不喜歡父母把她許配給有錢的門當戶對 的男子,她還女扮男妝出游,最後因爲男方的死而自殺。這些都暗指《梁祝》的情節。在視覺元素上,李安又借用了京劇的架構:比如,小龍在茶樓與各路英雄打斗 的節奏,北景音樂是鼓點;形象各式的武師的出塲,都有個面對鏡頭的自我介紹;茶樓的方桌子,這些都是京劇的元素。這一幕借用京劇的樣式,增加了電影的娛樂 性和層次感。電影有《梁祝》和京劇的模糊影子,但並不是明顯的借用,所以對觀眾來說,會有似曾熟悉但又不確定的感覺。李安電影中類似的借用是非常多的,中 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讓導演有很寬闊的借用空間,讓電影有豐富的層次,沉淀淀的。這裡所說的層次感,通俗來講,就是看上來好像有所暗指但又說不出爲什麽 的那種感覺。有些觀眾覺得李安的片子有點“深”,看不太透,就是因爲電影有層次的美感。

臥虎藏龍指什麽

李安喜歡玩文字遊戲,臥虎藏龍含有多層的意思。直接的理解是這個成語的本義,指武功高強而深藏不露:玉面孤貍在玉府裡裝作是傭人,玉嬌龍裝作天眞卻 暗記心訣終成高手,所以說是臥虎藏龍。第二個解讀是按字面來理解,虎是指羅小虎,龍是指玉嬌龍,指他們的愛情。第三層意思,是指內心的躁動與理性的矛盾掙 扎,這一層意思主要指李幕白和秀蓮。李對小龍是有情意的,但道德上不允許,衹能深藏於心。所以他心中有條越軌的龍蠢蠢欲動。秀蓮對李的感情也是不能直白地 表達,因爲她犧牲的前情人的關係,她衹能克制住“母老虎”的激情。

内心複雜的矛盾

電影故事的基本元素就是矛盾。而淺的影片,表現的是不同人之間的矛盾,如好人與壞人的矛盾,“深”一點的電影表現的是同一個人的心裡矛盾。分析 《臥》片的矛盾是很有趣味性的。小龍是最矛盾的一個角色,她既偷了劍,後又歸還;既與秀蓮結為姐妹,又反目成仇;既與羅小虎相愛,又想離開他;既作為碧眼 狐狸的弟子,又是她的敵人,隱藏心訣。她是處於是非好壞之間的無法定義的矛盾結合體。李幕白和秀蓮也很明顯地存在內心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是人的本性,人生 本來就是矛盾的。李安的出色之處在於能夠將這些矛盾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電影很耐看。

李安也是矛盾的,他既想拍一部文藝的影片,又同時想擁有大眾化的吸引力,(安插了陳詞濫調);既想拍一部非常中國化的電影,又想擁有西方觀眾,結果 是西方人認為是一部中國化的西片,中國人認為是一部西化的中國片;既想反映出中國的傳統社會中的男權主義,又體現西方的女性主義。

武打表现形式的創新

《臥》片其實是文戲,而不是武戲。武打塲面並不是追求動作的漂亮洒脫,而是追求一種文藝作品的眞實。也就是說,武打塲面拍得很文學。香港武打片已經 成爲公認的業界標準,李安則推陳出新。他起用了香港武打設計的高手袁和平,在此基礎上,他翻新了武打片的樣式。這種創新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 連貫鏡頭拍攝(LONG TAKE),少剪辑。這是與於其他香港的武打片的最大不同。幾乎所有的香港武打片,比如《黃飛鴻》,多用頻繁的剪辑將局部的動作及表情通過蒙太奇 (MONTAGE)的方式結合起來,從而表現連貫動作。《臥》片的連貫拍攝手法,要比蒙太奇難得多。連貫鏡頭意味著你必需把全套動作做好,而隨著動作的移 動而將鏡頭移動到最合適的拍攝角度,這都很不容易。連貫拍攝的好處就是看上去更加逼眞。此外,爲了逼眞,李安選擇不用慢動作。

第二、武打與環境交融。電影色調很別致。月光下,玉府小姐和秀蓮城門下的打斗,文學色彩很濃,突破了以往武俠片月黑風高的氣氛。竹林的一幕又是醒目 的綠色,詩意同樣很濃,文與武結合在一起。第三、打斗的動作接近運動項目的武術比賽和武術表演;突破了以往武俠片京劇式的武打。第四、輕功的表現形式是比 較有爭議的,但不管怎說是很獨特的,是新的嘗試,演繹出“飛檐走壁、玉樹臨風”等成語。

李安曾在他的自傳書中提到他對中國武俠的深刻理解。他曾很認眞地去研究武術哲學。這種認眞的態度成就了這些武術元素的突破。《臥》片的價值,在於對 中華古老的武術文化的準確再現。從純綷的娛樂眼光看,《臥》片不及吳宇森,從中華文化之再現的角度,《臥》片擁有很高的現實價值和學術價值。

電影的不足:雅俗不能共賞

陳詞濫調。比如李幕白臨死前與秀蓮的對白,像是30年代好萊塢浪漫電影的老掉牙對白。羅小虎告訴小龍一個故事,說心誠則靈。這故事的內涵無非就是: 你要有夢想,真心地追求,夢想就會實現。這也是非常俗氣的電影對白。還有小龍面對著慢步出現的李幕白說,你要劍還是要我。這些都生硬得很搞笑。李安這樣的 安排,是爲了同時取悅中國觀眾和外國觀眾,方便理解。 另外,片中的華語語言大雜會,有香港式國語,北京語,臺灣調,還有楊紫瓊生硬馬來國語,讓聼覺受罪。

整合全球華人藝術力量

《臥》片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集合全球華人的藝術力量,讓中國電影製作全球化,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先河。(之後才有了張藝謀等的跟進)演員來自不 同的華人圈子。香港的大哥大周潤發、馬來西亞出身的楊紫瓊、臺灣的張震、大陸的章子怡,演奏是臺灣美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月光愛人》由李玟演唱(在奧斯 卡頒獎典禮上,她出盡了風頭),編劇也是美國的華人作家。李安的團隊裡,制片人是美國人。正是李安的號召力,招徠了全球的華人文化精英。這一班人馬陣容鼎 盛,是中國文化的成功整合。這種整合是很合理的,不是僅僅爲了國際化而國際化。《臥》片是華語片史上最有水準的一部大片。雖然這部片沒有爲李安獲得奧斯卡 最佳導演,但我認爲這部片是他在2005獲得最佳導演的眞正原因。2001年確實有著更好的人選,但到了2005年,借著李的《斷背山》,奧斯卡才把早就 應該屬於李的獎項頒發給了他。

第三部分: 李安導演的風格

李安導演最傑出的地方,也是他有別於許多其他國際知名導演的地方,就是他能夠導演出不同類型的電影。他早期的電影,如《推手》、《衣食男女》多爲倫 理片,《理性與感性》是英國文學片,《臥》屬於武俠片,《綠巨人》是科幻片,《冰風暴》是劇情片,《斷背山》是同志電影,《色戒》是懸疑情愛片。李安能夠 拍不同的類型電影,這是一般導演做不來的。比如斯皮爾博格,拍來拍去都是科幻片,近期的《功夫熊貓》也是幻想片。20年代中期的HITCHCOCK,拍的 全部是懸疑片。成龍的電影,都是武打片,有所不同的是,喜劇成份的多少而已。周星馳的電影都是搞笑片。李安的多樣性與體制有關,並不是說李安就比斯皮爾博 格強。李安因爲有華人背景,有強大的華人文化作爲其後盾,又很熟悉國際電影的風格,於是他擁有更加開闊的空間。

雖然李安在約十五年來拍的片子跨越了許多類型,但從電影學的AUTEURISM(導演風格)分析角度來看,每個導演都有其統一的哲學價值觀。不管電 影的內容甚至是類型有多麽不同,這種價值觀是基本上不變的。在這裡我想試著透過李安的不同的影片,來分析一下李安種銀幕下的哲學觀。

死亡的最終結局

情愛雙方總有一方要死去,留下無窮盡的遺憾。《臥》片中李幕白死了,讓透蓮感到十分痛苦;更加傷懷的是,小龍也跳崖了。小虎站在高高的如仙景一般的山上,目 視著愛侶輕盈地下墜。這個鏡頭是全片中時間最長的鏡頭,與大提琴的悲傷樂調一樣綿長,沒有休止,好下墜是永遠不停止,意味著無窮無盡的遺憾。《臥》片的結 尾是我最喜歡的電影結尾,也是《臥》片在好萊塢備受好評的一個原因。

《斷背山》也一樣,同性戀人的一方意外地死了。這個突然的消息不是親眼所見,而是主角從電話裡聼來的,這讓毫無準備的觀眾的情感一下子跌到谷底。當 主角來到他的戀人的家裡慰問死者的父母時,他看到了死者所珍藏的襯衣,空白的音樂背景讓這種悲傷最大化,讓倜倀浸滿觀眾的心靈。

《色戒》是以王佳芝的死作爲結尾。處決前的那個黑洞洞的深溝,深不見底,黑得可怕,牠將把所有的愛恨情仇深埋了。而遺憾,如那深溝一樣綿長,觀眾的心,同樣地被拉入到黑暗和寒冷的深處,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這種處理,是一種“悲”的結局。在我看來,在李安的世界觀裡,存在著其父輩國民黨將領種失去大陸的那種悲,那種無可撫囬的失去的感受。這種“悲”是 漫長的,是臺灣光復後的文化基調。從《悲情城市》所描述的二二八事件,到退出聯合國成爲亞細亞孤儿,臺灣文化的悲傷風格,在李安身上打下了烙印。但是,李 安的這種悲,並不是整個片子的基調。“悲”衹出現在片尾,李安可能是喜歡用“悲”的情感來洗湯涮自己的心靈,而不是要表現整個人生的慘淡;相反,漂亮的畫 面,如上海的外景,美麗的美國西部,青翠的竹林,等等,都反映了一種享受生命的態度。

理性與感性的兩難訣擇

總是追求自由自我總與現實矛盾的內心兩難訣擇,歸根到底,這就是“色”與“戒”,“理性”與“感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反映了李安的生命哲學。年輕 的小龍,嚮往江湖的自由,隨心所欲,愛了小虎卻又心比天高,她是“色”;透蓮和李莫白彼此暗戀著,卻因爲情義的關係不能相愛,這是“戒”。秀蓮與小龍在鏢 局裡的打斗,是“色”與“戒”的對壘,是人的內心斗爭的視覺體現。李莫白與小龍的曖昧關係,更讓“色”與“戒”糾纏在一起,變得更加複雜。王佳芝為了殺漢 奸的愛國行為而當女間諜,甚至甘心把生命的第一次獻給了嫖過妓的同學,這些行爲,是因爲她的“理性”。然而,她最終在鉆石面前軟了心腸,動了眞情,從而導 致全盤皆輸的局面,那是“感性”。她絕大部分時間是理性的,衹是最後讓“感性”占了上風,就那一次,連累到她的性命,以及其他同學的性命。在《理性與感 性》中,姐姐是個很懂得社交及節制的上層婦女,妹妹則是個我行我素,爲了愛而不顧一切的人。片中的情節,都是圍繞著這對照明顯的不同性格來展開的。片中人 的命運,也與這種理性和感性交織在一起,形成很大的張力。那個姐姐的角色,與秀蓮很相似。那個妹姝,則與小龍相似。所以,有人說《臥》片是《理性和感性》 的中文版。雖然故事架構不同,但是所表達的情感是極爲相似的。《斷背山》也很明顯地表現出“色”與“戒”的矛盾,這兩個小伙子相愛,在林子裡做愛,那是 “色”;當他們囬到了現實生活,面臨社會對同性戀的歧視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戒”。有一方最終“戒”不住了,於是結局就是死。

李 安作爲中國人,對於“戒”方面是很有體會的。儒家注重集體主義,犧牲自我的利益使別人過得更好,在情愛的表達方面注重含蓄。這些文化背景使李安有別於西方 的導演。李安非常善長拍克制自己情感的戲,所謂西方的導演一般來說更擅長於直接的情感表達。比如在《理性與感性》裡,姐姐暗戀著愛德華,但她從不流露情 感,因爲維多利亞時代婦女的家庭責任以及爲了顧全大局的社會性格,需要她保持一個堅強獨立的形象。她一直堅持著,直到電影的最後,她以爲失去的愛情又重新 囬來時,她終於無法再控制住“理性”而痛哭,非常地震憾。這震憾來自於克制的釋放。李安電影的張力,許多時候來自於這種克制,而不是好萊塢式的直接。西方 的導演更重於“色”的表達。色是感性的,是個體主義的。身處美國多年的李安,對於國際上的色的表達,有很多的了解。所以,他可以拿挰西方的“色”與東方的 “戒”的矛盾。這種“理性”與“感性”的關係,在李安的電影裡無處不在的:比如《臥虎藏龍》的“虎”與“龍”,即是“色”,而“臥”與“藏”,即是 “戒”,所以,“臥虎藏龍”籠統地說,是指人內心的感情與理性的矛盾斗爭。

中西結合的審美體係

李安在自傳中稱自己從小與女孩堆裡長大,所以,他的視覺包含了女性的細膩,甚至可以說有些女性化。他的幾部大片都以女性爲主角,如《理性與感性》,《臥虎藏 龍》和《色戒》都如此,而《斷背山》雖是關於兩個男同性戀者,但他們內心情感及表達方式,其實是很女人化。關於女性文化,東方與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別。東方 女性偏重於嫻慧,西方女性偏重於獨立的個性。李安在刻畫女性時,喜歡讓這些東西方的女性文化跨越性地結合。《卧虎藏龙》中玉姣龙,自然是東方女性的美貌, 但她性格反叛:从偷剑、逃婚、私奔、到江湖上的胡作非为,絕非東方女性的典型。典型的東方女性之美,可以從與張藝謀影片裡看到,如《菊豆》《紅高梁》。小 龍則不同。她的思维方式及行爲方式有西方妇女解放的影子。《臥虎藏龍》最有象徵意義的一個片段,就是玉姣龙初次出走后在酒馆里教训一班武师。這些武師清一 式的男性,這塲打斗於是可以理解爲性別的對立。此外,有關小龍的其他一些情節,參照了好萊塢婦女解放的名片《Thelma And Louise》。比如,小龍自由行走江湖,與《Thelma》片中的两个女主角自由地駕車漫游美國相似;小龍教訓了男性武師,Thelma和她的夥伴 Louise公然地惩罚男性货车司机和警察;而在影片的最後,Thelma 和Louise为了摆脱男性警察的追捕,开车纵身投入深深的大崃谷,这与片末玉姣龙从高山上纵身下跳自杀的一幕,也有不謀而合之处。

…… 未完待续 蘇東悅  2009年8月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