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星溫哥華抵制能源公司 (Jane Fonda at Vacnouver)

77歲的國際知名影星珍芳達(Jane Fonda)周六在溫市傑里科海灘(Jericho Beach),參與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Canada),為抵制國際能源大公司而舉辦的藝術表演及環保活動。她表示與卑詩原住民一起,與輸油管道及油輪鬥爭。此舉得到許多在場民眾的歡呼。她還回答了我通過電子郵件的幾個問題。

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活動名為「向海岸乾杯」(toast the coast),由周六下午4時起至黃昏結束,活動包括現場音樂表演、環境主題公眾演說,及環境訊息諮詢等,目的是慶祝加西海岸的美麗,抵制大公司石油開發、輸油管道,倡保護自然環境。因為珍芳達的到來,現場多了一不少年齡較大的市民,到現場為她歡呼。講完後,她還走下沙灘,與媒體交談,引起不少圍觀。77歲的她,顯得很有神彩,精力充沛。

珍芳達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積極參與反戰、倡導和平及女權運動。在1969年,她開始參與美國三藩市附近,原住民爭取權益運動。1970年,她前往西雅圖參與原住民和平抗議運動,並因此被捕。45年後,她再次來到北美西岸,支持原住民爭取權益。

珍芳達此次行動主要目的,是針對蜆殼石油公司(Shell),在西雅圖的石油項目,及在美國阿拉斯加北極區內的石油開採計劃。由於蜆殼的油輪從阿拉斯加往返西雅圖,都要途經卑詩海岸,對海岸生態造成危險,所以珍芳達到訪溫哥華,倡環保訊息。

她表示,這是不需要擁有博士學位就能明白的事情,有兩種石油是不能開採的,一種是加拿大的油砂,另一種則是北極的石油,這樣才能達到全球氣候變暖,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

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行政總裁克爾(Joanna Kerr)表示,像蜆殼石油公司對石油的貪婪,將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後代造成影響。他對珍芳達到來支持,感到榮幸。

我以中文媒體人的身份,用電子郵件向她提出幾個問題,包括中國石油公司在卑詩省的活動、中國在環保方面的問題及貢獻等,但顯然她對中國不熟悉或者是不願意講這一方面的問題。於是我給她發了另一組問題,得到的回答我附在圖片下面:

Why is taking action against corporate plundering and profiteering important to you?

 
Big oil is threatening our right to clean air, water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The short sighted actions of corporations in the name of profit is putting everything we know, love and need at great
Read the rest

77歲的國際知名影星珍芳達(Jane Fonda)周六在溫市傑里科海灘(Jericho Beach),參與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Canada),為抵制國際能源大公司而舉辦的藝術表演及環保活動。她表示與卑詩原住民一起,與輸油管道及油輪鬥爭。此舉得到許多在場民眾的歡呼。她還回答了我通過電子郵件的幾個問題。

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活動名為「向海岸乾杯」(toast the coast),由周六下午4時起至黃昏結束,活動包括現場音樂表演、環境主題公眾演說,及環境訊息諮詢等,目的是慶祝加西海岸的美麗,抵制大公司石油開發、輸油管道,倡保護自然環境。因為珍芳達的到來,現場多了一不少年齡較大的市民,到現場為她歡呼。講完後,她還走下沙灘,與媒體交談,引起不少圍觀。77歲的她,顯得很有神彩,精力充沛。

珍芳達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積極參與反戰、倡導和平及女權運動。在1969年,她開始參與美國三藩市附近,原住民爭取權益運動。1970年,她前往西雅圖參與原住民和平抗議運動,並因此被捕。45年後,她再次來到北美西岸,支持原住民爭取權益。

珍芳達此次行動主要目的,是針對蜆殼石油公司(Shell),在西雅圖的石油項目,及在美國阿拉斯加北極區內的石油開採計劃。由於蜆殼的油輪從阿拉斯加往返西雅圖,都要途經卑詩海岸,對海岸生態造成危險,所以珍芳達到訪溫哥華,倡環保訊息。

她表示,這是不需要擁有博士學位就能明白的事情,有兩種石油是不能開採的,一種是加拿大的油砂,另一種則是北極的石油,這樣才能達到全球氣候變暖,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

加拿大綠色和平組織行政總裁克爾(Joanna Kerr)表示,像蜆殼石油公司對石油的貪婪,將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後代造成影響。他對珍芳達到來支持,感到榮幸。

我以中文媒體人的身份,用電子郵件向她提出幾個問題,包括中國石油公司在卑詩省的活動、中國在環保方面的問題及貢獻等,但顯然她對中國不熟悉或者是不願意講這一方面的問題。於是我給她發了另一組問題,得到的回答我附在圖片下面:

Why is taking action against corporate plundering and profiteering important to you?

 
Big oil is threatening our right to clean air, water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The short sighted actions of corporations in the name of profit is putting everything we know, love and need at great
Read the rest

500年意大利黃金時代經典油畫展(VAG) Italian Painting at VAG

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ry,簡稱VAG)今夏的重要展覽、時間跨度為500年的意大利黃金時代經典油畫展將於周五開幕,展出40件從14至19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大師的真品,是欣賞意大利油畫的一個難得機會。

這個名為《天與地:格拉斯哥博物館500年意大利油畫展》(Of Heaven and Earth: 500 Years of Italian Painting from Glasgow Museums)的展覽,展品全部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博物館的公共收藏。VAG館長巴特爾斯(Kathleen Bartels)表示,這個收藏系列是英國最精致的收藏品之一,至今已在世界若干城市巡回展出,溫哥華是最后一站,是欣賞意大利油畫的一個難得機會。

意大利油畫是歐洲藝術最重要的一部分。40件展品將按照時間順序被分列為5個不同時期。雖然作品數量不多,卻是每個時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個時期是從中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初期的宗教題材油畫,其中包括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天使報喜》(Annunciation)等內容的作品。第二個時期是16世紀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其中包括提香(Titian)的人物肖像畫等。第三個時期是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代表作包括受到卡拉瓦喬(Caravaggio)影響的具有舞臺劇風格的油畫作品。第四個時期包括一些古羅馬及意大利歷史題材的畫作。最后一個時期是19世紀歐洲後古典主義風格的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

VAG每周六有中文導覽服務,該展覽將于10月4日結束。… Read the rest

溫哥華美術館(Vancouver Art Gallery,簡稱VAG)今夏的重要展覽、時間跨度為500年的意大利黃金時代經典油畫展將於周五開幕,展出40件從14至19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大師的真品,是欣賞意大利油畫的一個難得機會。

這個名為《天與地:格拉斯哥博物館500年意大利油畫展》(Of Heaven and Earth: 500 Years of Italian Painting from Glasgow Museums)的展覽,展品全部來自英國格拉斯哥博物館的公共收藏。VAG館長巴特爾斯(Kathleen Bartels)表示,這個收藏系列是英國最精致的收藏品之一,至今已在世界若干城市巡回展出,溫哥華是最后一站,是欣賞意大利油畫的一個難得機會。

意大利油畫是歐洲藝術最重要的一部分。40件展品將按照時間順序被分列為5個不同時期。雖然作品數量不多,卻是每個時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個時期是從中世紀末期到文藝復興初期的宗教題材油畫,其中包括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天使報喜》(Annunciation)等內容的作品。第二個時期是16世紀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其中包括提香(Titian)的人物肖像畫等。第三個時期是17世紀的巴洛克時期,代表作包括受到卡拉瓦喬(Caravaggio)影響的具有舞臺劇風格的油畫作品。第四個時期包括一些古羅馬及意大利歷史題材的畫作。最后一個時期是19世紀歐洲後古典主義風格的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

VAG每周六有中文導覽服務,該展覽將于10月4日結束。… Read the rest

香港當代話劇團來列治文演出(HK Plays at Gateway Theatre)

香港4個現代話劇團將於9月3日至26日到訪列治文,參與第二屆加藝太平洋話劇節 (Gateway Theatre Pacific Festival)演出。壓軸戲《相約星期二》將由香港戲劇大師鍾景輝擔綱,探討家庭、死亡、愛等人生主題。

打頭陣演出的戲劇《樓城》,演出地點選擇在加藝劇院(Gateway Theatre)門口的戶外廣場,完全免費向公眾開放。該劇再現了香港建築及城市規劃人士對於香港市民的生活於不同居住環境的看法。

第二場《女煮人》是一部浪漫輕喜劇,女主角將在舞臺上真實展現廚藝,並與觀眾進行互動。對於喜歡中餐的觀眾,可以在輕松的氣氛中領略廚藝的樂趣。而第三場《聊Dry男》則是首個獨腳舞台劇。

加藝太平洋話劇節監製何詩韻周一表示,《相約星期二》是今屆話劇節的重頭戲,是一部探討原諒、家庭、死亡、人生,以及愛等眾多主題的戲劇。劇本改編自美國作家艾爾邦(Mitch Alborn)的自傳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故事主角是個體育記者,他逢周二就去探望一位患上肌肉萎縮症的大學教授,同他探討人生。由香港戲劇大師鍾景輝飾演大學教授。

藝術總監施崇梵(Jovanni  Sy)告訴我,去年的首屆太平洋話劇節僅 10天,就有近2000名觀眾前來觀看。今年的藝術節時間跨度近1個月,相信會有更多觀眾參加。他認為當代劇團的形式,容易被接受,加上有英文字幕,會有英文觀眾前來觀看。

列市議員區澤光告訴我,列市支持多元文化的表演。他希望看到列治文舉辦不同語言文化的活動,並且彼此之間有交流。他表示,該活動除了有中文觀眾,還會吸引英文的觀眾前來觀看。

話劇節除了首場免費外,其它演出都在劇院內,門票即日起開始銷售,成人套票是60元,觀眾可上加藝劇院網站 gatewaytheatre.com 查詢詳細時間表及門票訊息。… Read the rest

香港4個現代話劇團將於9月3日至26日到訪列治文,參與第二屆加藝太平洋話劇節 (Gateway Theatre Pacific Festival)演出。壓軸戲《相約星期二》將由香港戲劇大師鍾景輝擔綱,探討家庭、死亡、愛等人生主題。

打頭陣演出的戲劇《樓城》,演出地點選擇在加藝劇院(Gateway Theatre)門口的戶外廣場,完全免費向公眾開放。該劇再現了香港建築及城市規劃人士對於香港市民的生活於不同居住環境的看法。

第二場《女煮人》是一部浪漫輕喜劇,女主角將在舞臺上真實展現廚藝,並與觀眾進行互動。對於喜歡中餐的觀眾,可以在輕松的氣氛中領略廚藝的樂趣。而第三場《聊Dry男》則是首個獨腳舞台劇。

加藝太平洋話劇節監製何詩韻周一表示,《相約星期二》是今屆話劇節的重頭戲,是一部探討原諒、家庭、死亡、人生,以及愛等眾多主題的戲劇。劇本改編自美國作家艾爾邦(Mitch Alborn)的自傳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故事主角是個體育記者,他逢周二就去探望一位患上肌肉萎縮症的大學教授,同他探討人生。由香港戲劇大師鍾景輝飾演大學教授。

藝術總監施崇梵(Jovanni  Sy)告訴我,去年的首屆太平洋話劇節僅 10天,就有近2000名觀眾前來觀看。今年的藝術節時間跨度近1個月,相信會有更多觀眾參加。他認為當代劇團的形式,容易被接受,加上有英文字幕,會有英文觀眾前來觀看。

列市議員區澤光告訴我,列市支持多元文化的表演。他希望看到列治文舉辦不同語言文化的活動,並且彼此之間有交流。他表示,該活動除了有中文觀眾,還會吸引英文的觀眾前來觀看。

話劇節除了首場免費外,其它演出都在劇院內,門票即日起開始銷售,成人套票是60元,觀眾可上加藝劇院網站 gatewaytheatre.com 查詢詳細時間表及門票訊息。… Read the rest

畢業生作品展 (Emily Carr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Show)

愛米莉藝術及設計大學(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簡稱ECUAD)2015年畢業生作品展,由5月3日至17日在溫市固蘭湖島(Granville Island)校園展出。該展覽涵蓋工業設計、多媒體藝術、動畫、油畫、裝置、雕塑等多個藝術領域約300件作品,全部是ECUAD今年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的創作,是溫市最大型的學生藝術作品展之一。

在溫市長大的工業設計畢業生泰特(Brain Tait),設計了幾張椅子,該椅可以橫向自由摺合,能節省室內空間。他周三表示:「對於設計理念,我著重思考人與日常物件之間的關係及可能性。今年的展覽精采,展示許多同學的努力創作。」

來自香港的學生陳若珩(Christel Chan),設計名為《家》(Home)的裝置作品。該作品由兩個約1立方米的鐵籠構成,籠裏放著2個瑟縮著身體的市民照片,表達對香港人蝸居困境的關注。籠裏有字條寫著「在香港,每個居住在鐵籠裏的人,每月交租金1,500港元」。她有意將香港的生活狀態,與溫哥華寬闊的生活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傳統的藝術媒介,展覽有相當比例的作品都圍繞著數碼時代的流行文化展開的。來自瀋陽的中國留學生劉皓芊展示的設計概念,就是把手機短訊內容投射到身邊朋友的衣服上。他表示:「這樣設計是希望年輕人,把視線移開手機屏幕,以面對面的方式集中精神作人際交流。」

該大學的教授Henry Tsang告訴我,年輕學生因為閱歷的關系,創作的內容多是他們最熟悉的東西,所以會選擇流行文化。這是學生展覽的一個特點。

他還表示,運用好數碼媒介並不容易。有些用數碼的方式呈現的作品,與傳統藝術媒介相比,不會馬上讓人置身其中,直觀感受會弱一些。

ECUAD的學生構成近些年產生了變化,Henry Tsang說,近些年國際學生多起來了,這對於教學,對於來自國外的學生、尤其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是一個挑戰。在這些國際生中,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來源地。他說,有的亞洲學生來藝術大學學習,英語是很大的問題。他發現有些中國學生上課都不發言,後來才發現,他們根本聽不懂,安靜地等待下課。但也有些中國學生上手較快。

他還發現這些國際生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彼此很難溝通。但另一方面,因為全球化,不同背景的學生在某些特定方面有共同語言。… Read the rest

愛米莉藝術及設計大學(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簡稱ECUAD)2015年畢業生作品展,由5月3日至17日在溫市固蘭湖島(Granville Island)校園展出。該展覽涵蓋工業設計、多媒體藝術、動畫、油畫、裝置、雕塑等多個藝術領域約300件作品,全部是ECUAD今年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的創作,是溫市最大型的學生藝術作品展之一。

在溫市長大的工業設計畢業生泰特(Brain Tait),設計了幾張椅子,該椅可以橫向自由摺合,能節省室內空間。他周三表示:「對於設計理念,我著重思考人與日常物件之間的關係及可能性。今年的展覽精采,展示許多同學的努力創作。」

來自香港的學生陳若珩(Christel Chan),設計名為《家》(Home)的裝置作品。該作品由兩個約1立方米的鐵籠構成,籠裏放著2個瑟縮著身體的市民照片,表達對香港人蝸居困境的關注。籠裏有字條寫著「在香港,每個居住在鐵籠裏的人,每月交租金1,500港元」。她有意將香港的生活狀態,與溫哥華寬闊的生活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傳統的藝術媒介,展覽有相當比例的作品都圍繞著數碼時代的流行文化展開的。來自瀋陽的中國留學生劉皓芊展示的設計概念,就是把手機短訊內容投射到身邊朋友的衣服上。他表示:「這樣設計是希望年輕人,把視線移開手機屏幕,以面對面的方式集中精神作人際交流。」

該大學的教授Henry Tsang告訴我,年輕學生因為閱歷的關系,創作的內容多是他們最熟悉的東西,所以會選擇流行文化。這是學生展覽的一個特點。

他還表示,運用好數碼媒介並不容易。有些用數碼的方式呈現的作品,與傳統藝術媒介相比,不會馬上讓人置身其中,直觀感受會弱一些。

ECUAD的學生構成近些年產生了變化,Henry Tsang說,近些年國際學生多起來了,這對於教學,對於來自國外的學生、尤其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是一個挑戰。在這些國際生中,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的來源地。他說,有的亞洲學生來藝術大學學習,英語是很大的問題。他發現有些中國學生上課都不發言,後來才發現,他們根本聽不懂,安靜地等待下課。但也有些中國學生上手較快。

他還發現這些國際生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彼此很難溝通。但另一方面,因為全球化,不同背景的學生在某些特定方面有共同語言。… Read the rest

粵語義演喜鬧劇 (Cantonese Troupe Put On a Commedy Show)

charity play copy關愛生命基金會(Care For Life Foundation)將於5月31日晚在列治文的Executive Airport Plaza Hotel酒店舉辦一個戲劇慈善晚宴,由加拿大藝人獻演一場舞台劇。此場舞台劇名稱為「七年之癢」,是一場新鮮的喜鬧劇。出演的「劇情人」劇團藝術總監、來自香港的蘇兒表示,劇情有懸疑成分,講廣東話,有中英字幕。演出將與觀眾互動,期間會有唱歌和跳舞。晚宴收入將全部作為善款。

該舞台劇有幾段不同的情節,有一對戀人,有一些其他的社會角色,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劇情如何,需要觀眾到現場看了就知道。蘇兒告訴我,在溫哥華,看當代戲劇的華人觀眾很少,所以她們的劇團演出的場次並不多。

關愛生命基金會主席何詩韻表示,該次名為「生命影響生命慈善晚宴-戲劇之旅」的慈善義演,目的是要為社會發放正能量。她說:「一點點的水,可以匯成大海,大家都付出一點點,這個社會就會更美麗。」

何詩韻告訴我,關愛生命基金會想幫助那些無法獲得幫助的人,不分種族、家國和年齡。該機構曾在2011年前往雲南,幫助失學兒童,曾到溫東為窮人派放麪包,今年則將部分款項捐獻溫哥華本地的D.A.R.E BC。關愛生命基金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會籌款5.4萬元,支持雲南的貧困學生。將在雲南選出15名資助的學生,在3年內,每個學生每年可獲得1200元的資助。該機構的下一個項目將在非洲,一些非洲人活在疾病和貧困之中,沒有政府幫助。

何詩韻本來在香港就做過社工,對於服務社羣很有熱情。她來到溫哥華後,也希望將自己的熱情,為溫哥華的需要幫助人士提供幫助。她說:自己一個人的力 量,很有限。她很努力工作,但覺得很疲倦。後來她利用「以業養業」的做法,創辦了E & E Global公司,交公司的贏利用於公益事業。她說:左手賺錢,右手付出,為社會發放正能量。

她說:「許多人認為,如果一個人不富有,慈善根本不是一個可以去考慮的課題。但實際上,只是需要一個渠道。」

慈善機構關愛生命基金會成立於2011年,所有基金會的成員都是義工。

慈善晚會時間是5月31日星期日晚上7時,票價是88元,VIP票價是128元,購票查詢請上官方網站 www.cflf.ca 。
何詩韻(左三)和蘇兒(右二)在Executive Airport Plaza Hotel酒店預告籌款表演。蘇東悅攝… Read the rest

charity play copy關愛生命基金會(Care For Life Foundation)將於5月31日晚在列治文的Executive Airport Plaza Hotel酒店舉辦一個戲劇慈善晚宴,由加拿大藝人獻演一場舞台劇。此場舞台劇名稱為「七年之癢」,是一場新鮮的喜鬧劇。出演的「劇情人」劇團藝術總監、來自香港的蘇兒表示,劇情有懸疑成分,講廣東話,有中英字幕。演出將與觀眾互動,期間會有唱歌和跳舞。晚宴收入將全部作為善款。

該舞台劇有幾段不同的情節,有一對戀人,有一些其他的社會角色,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劇情如何,需要觀眾到現場看了就知道。蘇兒告訴我,在溫哥華,看當代戲劇的華人觀眾很少,所以她們的劇團演出的場次並不多。

關愛生命基金會主席何詩韻表示,該次名為「生命影響生命慈善晚宴-戲劇之旅」的慈善義演,目的是要為社會發放正能量。她說:「一點點的水,可以匯成大海,大家都付出一點點,這個社會就會更美麗。」

何詩韻告訴我,關愛生命基金會想幫助那些無法獲得幫助的人,不分種族、家國和年齡。該機構曾在2011年前往雲南,幫助失學兒童,曾到溫東為窮人派放麪包,今年則將部分款項捐獻溫哥華本地的D.A.R.E BC。關愛生命基金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會籌款5.4萬元,支持雲南的貧困學生。將在雲南選出15名資助的學生,在3年內,每個學生每年可獲得1200元的資助。該機構的下一個項目將在非洲,一些非洲人活在疾病和貧困之中,沒有政府幫助。

何詩韻本來在香港就做過社工,對於服務社羣很有熱情。她來到溫哥華後,也希望將自己的熱情,為溫哥華的需要幫助人士提供幫助。她說:自己一個人的力 量,很有限。她很努力工作,但覺得很疲倦。後來她利用「以業養業」的做法,創辦了E & E Global公司,交公司的贏利用於公益事業。她說:左手賺錢,右手付出,為社會發放正能量。

她說:「許多人認為,如果一個人不富有,慈善根本不是一個可以去考慮的課題。但實際上,只是需要一個渠道。」

慈善機構關愛生命基金會成立於2011年,所有基金會的成員都是義工。

慈善晚會時間是5月31日星期日晚上7時,票價是88元,VIP票價是128元,購票查詢請上官方網站 www.cflf.ca 。
何詩韻(左三)和蘇兒(右二)在Executive Airport Plaza Hotel酒店預告籌款表演。蘇東悅攝… Read the rest

在藍天下跳街邊芭蕾 (Outdoor Student Ballet at the City Hall)

芭蕾舞,不在舞台上燈光下表演,而是在街邊跳,會是怎麽一種效果? 4月29日是世界舞蹈日(International Dance Day),溫哥華恰好是麗日當空。在市府大樓前面與大街之間的空地上,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室外芭蕾舞表演。編舞老師表示,跳芭蕾舞一般都在室內,視為高雅藝術;但現在藝術更加開放了,不再束之高閣,把舞蹈帶到室外,與更多路人分享舞蹈之美,感覺很美好,舞蹈也有了新的意義。

現場的芭蕾舞表演者約30多個,都是來自溫哥華吳祖捷芭蕾舞學院(Goh Ballet Academy)的舞蹈學生,年齡介乎12至15歲之間。舞蹈者在市府大樓的空地上,分成4個小組,在花壇之間、樹影底下同時翩翩起舞,音樂節奏、舞姿與周圍的環境及晴朗的天空融為一體。舞者的笑容,與花叢相輝映,顯得很合拍。芭蕾舞,在舞台上顯得高雅難以企及,但在陽光底下,顯得可親近,自然清新。

溫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等政府官員也到場喝彩。舞蹈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拍照。有數十個幼稚園的兒童也在老師帶領下前來觀看,有的小朋友禁不住跟著起舞。

負責編舞的老師、來自俄羅斯的舞蹈家杜卡伊夫(Adonis Daukaev)表示,這幾段舞蹈根據場地的特點而設計,在室外跳芭蕾舞有新意。

參與表演的華裔學生貝爾(Kiana Bell)才12歲,她從3歲開始就練芭蕾舞,她希望長大後成為專業的舞蹈家。她說學跳舞鍛煉了記憶力,對學習功課也有幫助。她的好友、15歲的學生吉布斯(Rachel Gibbs)首次在室外跳芭蕾,感到很興奮。

該次舞蹈由吳祖捷芭蕾舞學院的負責人吳振紅監製。世界舞蹈日始於1982年,由世界舞蹈委員會發起,目標是增加公眾對舞蹈重要性的關注,呼籲各國政府在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中,為舞蹈學習提供更多空間。… Read the rest

芭蕾舞,不在舞台上燈光下表演,而是在街邊跳,會是怎麽一種效果? 4月29日是世界舞蹈日(International Dance Day),溫哥華恰好是麗日當空。在市府大樓前面與大街之間的空地上,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室外芭蕾舞表演。編舞老師表示,跳芭蕾舞一般都在室內,視為高雅藝術;但現在藝術更加開放了,不再束之高閣,把舞蹈帶到室外,與更多路人分享舞蹈之美,感覺很美好,舞蹈也有了新的意義。

現場的芭蕾舞表演者約30多個,都是來自溫哥華吳祖捷芭蕾舞學院(Goh Ballet Academy)的舞蹈學生,年齡介乎12至15歲之間。舞蹈者在市府大樓的空地上,分成4個小組,在花壇之間、樹影底下同時翩翩起舞,音樂節奏、舞姿與周圍的環境及晴朗的天空融為一體。舞者的笑容,與花叢相輝映,顯得很合拍。芭蕾舞,在舞台上顯得高雅難以企及,但在陽光底下,顯得可親近,自然清新。

溫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等政府官員也到場喝彩。舞蹈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拍照。有數十個幼稚園的兒童也在老師帶領下前來觀看,有的小朋友禁不住跟著起舞。

負責編舞的老師、來自俄羅斯的舞蹈家杜卡伊夫(Adonis Daukaev)表示,這幾段舞蹈根據場地的特點而設計,在室外跳芭蕾舞有新意。

參與表演的華裔學生貝爾(Kiana Bell)才12歲,她從3歲開始就練芭蕾舞,她希望長大後成為專業的舞蹈家。她說學跳舞鍛煉了記憶力,對學習功課也有幫助。她的好友、15歲的學生吉布斯(Rachel Gibbs)首次在室外跳芭蕾,感到很興奮。

該次舞蹈由吳祖捷芭蕾舞學院的負責人吳振紅監製。世界舞蹈日始於1982年,由世界舞蹈委員會發起,目標是增加公眾對舞蹈重要性的關注,呼籲各國政府在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中,為舞蹈學習提供更多空間。… Read the rest

73歲藝術家獲卑詩視覺藝術最高榮譽獎 (Audain Prize Winner)

卑詩省視覺藝術的最高榮譽獎「奧戴恩視覺藝術終身成就獎」(Audain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he Visual Arts,簡稱奧戴恩獎)周三晚上在位於溫市中心漢比街(Hornby St.)800號的卑詩高等法院大廳(Great Hall)舉行。獲獎者是活躍於溫哥華的藝術家莫里斯(Michael Morris),他鼓勵藝術家進行集體創作等方面的貢獻受到肯定。

莫里斯1942年出生於英格蘭,4歲後移居加拿大。作品涉及油畫、攝影、影像和行為藝術等方面。主辦此次頒獎儀式的溫哥華美術館負責人介紹,莫里斯對於加拿大視覺藝術的貢獻很多,其中包括他在60年代創作的布面丙烯畫系列作品「沒有東西的問題」(The Problem of Nothing)。這個系列的畫面內容是一些柵欄形狀的圖案,這些平行的線條象徵不同的藝術家之間的集體創作,藝術家之間不分主次,共同分享創意的快樂,區別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排它性的個體成就追求。

莫里斯同時也是策展人。從60年代開始,他在溫哥華創辦了首個藝術家自行管理(artist-run)的藝術中心「西線」(Western Front),鼓勵藝術家進行集體創作。莫里斯因為身在威尼斯,未能出席頒獎典禮,由朋友代為領獎。現場約有250個嘉賓和觀眾參加此次活動。

除了奧戴恩獎外,昨晚還頒發了「夏伯特視覺藝術獎」(VIVA Award),由夏伯特基金會(The Jack and Doris Shadbolt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設立的獎項,今年頒給藝術家Elizabeth Zvonar,她關於女性身體的作品獲得認同。此外,獎勵美術館策展人的獎項2015 Balkind Prize,今年的得主是Cate Rimmer,她是Charles Scott Gallery的策展人。

奧戴恩獎創建於2004年,每年舉行一次,由溫哥華的慈善家兼富商奧德恩(Michael Audain)資助設立,由溫哥華美術館主辦,獎勵卑詩省的傑出藝術家。參加此次頒獎儀式的有奧德恩本人、溫哥華另一位出名的慈善家 頒獎儀式向公眾免費開放。觀眾可到現場參觀卑詩省藝術界及文化界的名人聚會。… Read the rest

卑詩省視覺藝術的最高榮譽獎「奧戴恩視覺藝術終身成就獎」(Audain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the Visual Arts,簡稱奧戴恩獎)周三晚上在位於溫市中心漢比街(Hornby St.)800號的卑詩高等法院大廳(Great Hall)舉行。獲獎者是活躍於溫哥華的藝術家莫里斯(Michael Morris),他鼓勵藝術家進行集體創作等方面的貢獻受到肯定。

莫里斯1942年出生於英格蘭,4歲後移居加拿大。作品涉及油畫、攝影、影像和行為藝術等方面。主辦此次頒獎儀式的溫哥華美術館負責人介紹,莫里斯對於加拿大視覺藝術的貢獻很多,其中包括他在60年代創作的布面丙烯畫系列作品「沒有東西的問題」(The Problem of Nothing)。這個系列的畫面內容是一些柵欄形狀的圖案,這些平行的線條象徵不同的藝術家之間的集體創作,藝術家之間不分主次,共同分享創意的快樂,區別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排它性的個體成就追求。

莫里斯同時也是策展人。從60年代開始,他在溫哥華創辦了首個藝術家自行管理(artist-run)的藝術中心「西線」(Western Front),鼓勵藝術家進行集體創作。莫里斯因為身在威尼斯,未能出席頒獎典禮,由朋友代為領獎。現場約有250個嘉賓和觀眾參加此次活動。

除了奧戴恩獎外,昨晚還頒發了「夏伯特視覺藝術獎」(VIVA Award),由夏伯特基金會(The Jack and Doris Shadbolt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設立的獎項,今年頒給藝術家Elizabeth Zvonar,她關於女性身體的作品獲得認同。此外,獎勵美術館策展人的獎項2015 Balkind Prize,今年的得主是Cate Rimmer,她是Charles Scott Gallery的策展人。

奧戴恩獎創建於2004年,每年舉行一次,由溫哥華的慈善家兼富商奧德恩(Michael Audain)資助設立,由溫哥華美術館主辦,獎勵卑詩省的傑出藝術家。參加此次頒獎儀式的有奧德恩本人、溫哥華另一位出名的慈善家 頒獎儀式向公眾免費開放。觀眾可到現場參觀卑詩省藝術界及文化界的名人聚會。… Read the rest

DOXA紀錄片電影節開鑼 (DOXA Film Fest Kicks Off)

DOXA紀錄片電影節於4月30日至5月10日在溫哥華舉行,上映8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電影節在於3月26日有一個預演開幕酒會,是在East 8th Ave的Hootsuite舉行,用一個多小時將80部片剪輯在一起,讓觀眾預覽所有的電影小片斷,讓人目不睱接。

電影節的項目總監(Director of Programming)Dorothy Woodend告訴我,電影節收到許多世界各地紀錄片的申請加入,經過挑選後選中這些影片。今年還特別邀請了兩們策展人,其中一位來自法國,他策劃展覽了幾部法國片,策展的主題是「法國人的法語」; 此外,電影節邀請在比利時工作的華裔獨立電影策展人張亞璇參與策劃,以魯迅的作品「野草」為主題,把4齣中國大陸紀錄片帶到溫市公映,彰顯製作者的人文關注焦點。

我在現場採訪的電影制片人中,包括一部電影The Yes Men Are Revolting。這是一部用惡作劇的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紀錄片。片中有兩個主角,通過假裝(impersonator)成為政治人物和其他社會角色,對政治經濟進行挖苦批判。比如,其中一位假裝成為美國商業部的官員,通過一批人的幫忙,召開一個假的新聞發布會,公眾都信以為真;直至會上有個真正的 商業部的官員在場揭穿他的「驢局」。他們的做法,在英文中叫作high profile prank,即高調的惡作劇,這有點像中國大陸流行一個詞彙「惡搞」,不同之處是高級的惡搞,這些惡作劇背後需要一幫人支持協調。這兩位演員的惡作劇都是 針對美國政府、大機構比如WTO,或有權勢的個人,比如布什,還有大公司,如石油公司。人們佩服他們的勇氣。

這兩位人物Andy Bichlaum 和 Mike Bonanno都是美國人。他們已經用這種方法出演了兩部電影The Yes Men (2003)和The Yes Men Fix the World (2009)。他們都是假裝成為他們要批評的對象,從講話的方式到動作,都做得很像。他們這樣做的合理性,寫在他們的聲明中:lies can expose truth,即謊言能夠道出真相。

這種做法並不少見,比如說Sacha Baron Cohen主演的喜劇電影Borat,他假裝成為來自中亞國家Kazastan的企業家,到美國,到處出醜。

電影的製片人之一(action producer)Sean Devlin告訴我,喜劇的形式能夠讓更多觀眾容易接受,這樣更容易達到效果。電影歷時六年時間,其中的人員生活發生很大變化,比如Andy Bichlaum結婚生了小孩,很難繼續出演這樣的角色,同時,因為他們的行動,惹怒了不少有權勢的人,被人告上法庭。所有這些,都出現在這部新片中。為別人帶來快樂的演員,自己卻付出很大的代價。Andy Bichlaum真正的工作是一家藝術大學的教授。

在中國片方面,第一部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曹斐2013年的電影作品《霾與霧》(Haze and Fog),該片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放映。該片借用中國人最關注的空氣污染字眼為標題,內容講述一些魔幻城市人物的離奇故事。放映時間為5月5 日下午3時45分,地點在溫市國際電影中心。

中國獨立電影製作人沈潔的作品《Karst Elegies》,以及李珞拍攝的《李文溫游東湖》,都講述城市開發造成的環境問題。放映時間為5月5日晚上8時45分和5月6日下午3時,地點在溫市電影資料館和國際電影中心。

中國電影人徐童的作品《挖眼睛》,則講述發生在內蒙古以賣唱維生的江湖藝人,因為與已婚女子私奔不成,而被人挖掉雙眼的悲慘故事。該片5月7日下午5時在國際電影中心放映。

成人票價是13元,公眾可登入http://www.doxafestival.ca,瀏覽紀錄片電影節詳情。… Read the rest

DOXA紀錄片電影節於4月30日至5月10日在溫哥華舉行,上映8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電影節在於3月26日有一個預演開幕酒會,是在East 8th Ave的Hootsuite舉行,用一個多小時將80部片剪輯在一起,讓觀眾預覽所有的電影小片斷,讓人目不睱接。

電影節的項目總監(Director of Programming)Dorothy Woodend告訴我,電影節收到許多世界各地紀錄片的申請加入,經過挑選後選中這些影片。今年還特別邀請了兩們策展人,其中一位來自法國,他策劃展覽了幾部法國片,策展的主題是「法國人的法語」; 此外,電影節邀請在比利時工作的華裔獨立電影策展人張亞璇參與策劃,以魯迅的作品「野草」為主題,把4齣中國大陸紀錄片帶到溫市公映,彰顯製作者的人文關注焦點。

我在現場採訪的電影制片人中,包括一部電影The Yes Men Are Revolting。這是一部用惡作劇的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紀錄片。片中有兩個主角,通過假裝(impersonator)成為政治人物和其他社會角色,對政治經濟進行挖苦批判。比如,其中一位假裝成為美國商業部的官員,通過一批人的幫忙,召開一個假的新聞發布會,公眾都信以為真;直至會上有個真正的 商業部的官員在場揭穿他的「驢局」。他們的做法,在英文中叫作high profile prank,即高調的惡作劇,這有點像中國大陸流行一個詞彙「惡搞」,不同之處是高級的惡搞,這些惡作劇背後需要一幫人支持協調。這兩位演員的惡作劇都是 針對美國政府、大機構比如WTO,或有權勢的個人,比如布什,還有大公司,如石油公司。人們佩服他們的勇氣。

這兩位人物Andy Bichlaum 和 Mike Bonanno都是美國人。他們已經用這種方法出演了兩部電影The Yes Men (2003)和The Yes Men Fix the World (2009)。他們都是假裝成為他們要批評的對象,從講話的方式到動作,都做得很像。他們這樣做的合理性,寫在他們的聲明中:lies can expose truth,即謊言能夠道出真相。

這種做法並不少見,比如說Sacha Baron Cohen主演的喜劇電影Borat,他假裝成為來自中亞國家Kazastan的企業家,到美國,到處出醜。

電影的製片人之一(action producer)Sean Devlin告訴我,喜劇的形式能夠讓更多觀眾容易接受,這樣更容易達到效果。電影歷時六年時間,其中的人員生活發生很大變化,比如Andy Bichlaum結婚生了小孩,很難繼續出演這樣的角色,同時,因為他們的行動,惹怒了不少有權勢的人,被人告上法庭。所有這些,都出現在這部新片中。為別人帶來快樂的演員,自己卻付出很大的代價。Andy Bichlaum真正的工作是一家藝術大學的教授。

在中國片方面,第一部是中國當代藝術家曹斐2013年的電影作品《霾與霧》(Haze and Fog),該片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放映。該片借用中國人最關注的空氣污染字眼為標題,內容講述一些魔幻城市人物的離奇故事。放映時間為5月5 日下午3時45分,地點在溫市國際電影中心。

中國獨立電影製作人沈潔的作品《Karst Elegies》,以及李珞拍攝的《李文溫游東湖》,都講述城市開發造成的環境問題。放映時間為5月5日晚上8時45分和5月6日下午3時,地點在溫市電影資料館和國際電影中心。

中國電影人徐童的作品《挖眼睛》,則講述發生在內蒙古以賣唱維生的江湖藝人,因為與已婚女子私奔不成,而被人挖掉雙眼的悲慘故事。該片5月7日下午5時在國際電影中心放映。

成人票價是13元,公眾可登入http://www.doxafestival.ca,瀏覽紀錄片電影節詳情。… Read the rest

安迪沃霍爾大型作品展亮相 (Andy Warhol Show at Yaletown)

andy warhol conbine美國已故波普(POP)藝術大師安迪華荷(Andy Warhol)據稱是得到最多的國際藝術收藏家青睞的藝術家。他的夢露(Marilyn Monroe)照片為題材的絲网版畫作品、以及毛澤車照片的作品,從60、70年代至今廣為流偉。溫市中心耶魯鎮(Yaletown)的AI Projects藝術空間3月份展出了安迪華荷80多件作品。因為觀眾爆滿,主辦方決定從4月1日至28日繼續展出其作品。該展覽是10年來溫市最大的安迪華荷展覽。

展覽包括安迪華荷最出名的作品,譬如荷李活已故女星夢露照片為題材的絲网版畫作品,以及美國影星伊莉沙伯·泰萊(Elizabeth Taylor)為題材的作品。80件展品呈現出安迪華荷的創作歷程,從20世紀60年代他確立波普藝術的作品,至80年代中期他去世前的作品。

較少為人知、卻很有特色的作品,包括以原住民為題材的作品。

主辦此次展覽的是Maison Ai公司,主要負責人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弗雷澤(Gillian Fraser)及她的丈夫。他們創立的公司取名AI, 即是中文「愛」字的拼音。其丈夫則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一次策劃的展覽。「我希望溫哥華的市民可以看到更多好的藝術,所以把安迪華荷還到這裏。」

弗雷澤則告訴我,展覽在3月份共有超過3萬人到場參觀,擠滿不算很大的藝術空間。有許多觀眾在展館外排起長隊,排隊的長度曾超過兩個街口。

展覽同時也銷售部分作品。弗雷澤表示在3月份已售部分作品,4月份又添部分新到作品。至于售價,她并不愿意透露,只是表示安迪華荷既適合有錢的收藏家,也適合普通觀眾參觀。

弗雷澤表示,華裔的觀眾有相當的數量。在藝術空間經常可以聽到有觀眾說普通話、廣府話和上海話。現場還備有中文資料供給華文觀眾。

安迪華荷被公認為美國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60年代,他將廣告及流行文化的創作元素帶進美術館,掀起了波普藝術的潮流。所謂波普,即是流行的意思。

此次展覽的展品主要來自美國洛杉磯的Revolver Gallery畫廊,此外,安迪華荷視覺藝術基金會(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也提供了一部分作品。… Read the rest

andy warhol conbine美國已故波普(POP)藝術大師安迪華荷(Andy Warhol)據稱是得到最多的國際藝術收藏家青睞的藝術家。他的夢露(Marilyn Monroe)照片為題材的絲网版畫作品、以及毛澤車照片的作品,從60、70年代至今廣為流偉。溫市中心耶魯鎮(Yaletown)的AI Projects藝術空間3月份展出了安迪華荷80多件作品。因為觀眾爆滿,主辦方決定從4月1日至28日繼續展出其作品。該展覽是10年來溫市最大的安迪華荷展覽。

展覽包括安迪華荷最出名的作品,譬如荷李活已故女星夢露照片為題材的絲网版畫作品,以及美國影星伊莉沙伯·泰萊(Elizabeth Taylor)為題材的作品。80件展品呈現出安迪華荷的創作歷程,從20世紀60年代他確立波普藝術的作品,至80年代中期他去世前的作品。

較少為人知、卻很有特色的作品,包括以原住民為題材的作品。

主辦此次展覽的是Maison Ai公司,主要負責人是一位年輕的女士弗雷澤(Gillian Fraser)及她的丈夫。他們創立的公司取名AI, 即是中文「愛」字的拼音。其丈夫則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一次策劃的展覽。「我希望溫哥華的市民可以看到更多好的藝術,所以把安迪華荷還到這裏。」

弗雷澤則告訴我,展覽在3月份共有超過3萬人到場參觀,擠滿不算很大的藝術空間。有許多觀眾在展館外排起長隊,排隊的長度曾超過兩個街口。

展覽同時也銷售部分作品。弗雷澤表示在3月份已售部分作品,4月份又添部分新到作品。至于售價,她并不愿意透露,只是表示安迪華荷既適合有錢的收藏家,也適合普通觀眾參觀。

弗雷澤表示,華裔的觀眾有相當的數量。在藝術空間經常可以聽到有觀眾說普通話、廣府話和上海話。現場還備有中文資料供給華文觀眾。

安迪華荷被公認為美國波普藝術的開創者之一,60年代,他將廣告及流行文化的創作元素帶進美術館,掀起了波普藝術的潮流。所謂波普,即是流行的意思。

此次展覽的展品主要來自美國洛杉磯的Revolver Gallery畫廊,此外,安迪華荷視覺藝術基金會(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也提供了一部分作品。… Read the rest

藝術團體的聚羣效應 (New Studio Opens @ The Post at 750)

溫哥華的大部分的非贏利性藝術團體都面臨兩難的問題:因為經費不足,必需移居市中心以外的租金便宜區域;假如移離市中心,將面臨觀眾源不足的問題。沒有足夠經費,又要在市中心立足,如何辦?日前有幾個機構就以合租互助的方式,解決這個矛盾。

設於溫市中心,由4個非牟利藝術團體合辦的「標竿750」(Post at 750)藝術中心,於3月31日正式啟用。標竿750藝術中心位於溫市咸美頓街(Hamilton St.)750號,在溫市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南面,鄰近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大樓。未來的溫哥華美術館(VAG)新址,也在附近,是絕好的位置。

標竿750藝術中心面積8,500平方呎,設有2個多功能演藝廳,4間半開放辦公室和會議室等。其中一個小型辦公室可供其他藝術團體租用,將為溫市藝術社區服務。

4家團體都來自表演藝術及影視音樂方面,由PuSh國際藝術節(PuSh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和Touchstone劇院(Touchstone Theatre)牽頭,投資180萬元,以合作方式組建標竿750藝術中心。費用除來自省府及聯邦政府資助外,各家團體通過各自努力獲得籌款。

PuSh國際藝術節總經理Roxanne Duncan表示,許多藝術團體面臨經費不足壓力,加上溫市中心租金貴,難以生存。這種合作方式使到藝術團體可共享資源,通過集體的力量來維持運作,為觀眾提供欣賞藝術機會。這種做法在魁省滿地可較普遍,但本地不多這類例子。

PuSh國際藝術節去年曾邀請台灣劇團來溫演出莎士比亞(Shakespeare)名劇《李爾王》(King Lear),由台灣資深演員吳興國擔綱演出。此外,來自澳洲洋名威廉的楊姓(William Yang)華裔藝術家也曾應邀來溫市表演,顯示近年來華裔觀眾數量有上升趨勢。… Read the rest

溫哥華的大部分的非贏利性藝術團體都面臨兩難的問題:因為經費不足,必需移居市中心以外的租金便宜區域;假如移離市中心,將面臨觀眾源不足的問題。沒有足夠經費,又要在市中心立足,如何辦?日前有幾個機構就以合租互助的方式,解決這個矛盾。

設於溫市中心,由4個非牟利藝術團體合辦的「標竿750」(Post at 750)藝術中心,於3月31日正式啟用。標竿750藝術中心位於溫市咸美頓街(Hamilton St.)750號,在溫市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南面,鄰近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大樓。未來的溫哥華美術館(VAG)新址,也在附近,是絕好的位置。

標竿750藝術中心面積8,500平方呎,設有2個多功能演藝廳,4間半開放辦公室和會議室等。其中一個小型辦公室可供其他藝術團體租用,將為溫市藝術社區服務。

4家團體都來自表演藝術及影視音樂方面,由PuSh國際藝術節(PuSh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和Touchstone劇院(Touchstone Theatre)牽頭,投資180萬元,以合作方式組建標竿750藝術中心。費用除來自省府及聯邦政府資助外,各家團體通過各自努力獲得籌款。

PuSh國際藝術節總經理Roxanne Duncan表示,許多藝術團體面臨經費不足壓力,加上溫市中心租金貴,難以生存。這種合作方式使到藝術團體可共享資源,通過集體的力量來維持運作,為觀眾提供欣賞藝術機會。這種做法在魁省滿地可較普遍,但本地不多這類例子。

PuSh國際藝術節去年曾邀請台灣劇團來溫演出莎士比亞(Shakespeare)名劇《李爾王》(King Lear),由台灣資深演員吳興國擔綱演出。此外,來自澳洲洋名威廉的楊姓(William Yang)華裔藝術家也曾應邀來溫市表演,顯示近年來華裔觀眾數量有上升趨勢。… Read the rest

粵語前景堪憂討論會 (Seminar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Cantonese Language)

p卑詩大學(UBC)語言學家指出,儘管全球約有一億人使用廣府話(粵語),但由於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語言政策偏向普通話,廣府話的語言空間漸趨衰弱令人憂慮。此外,加拿大人對溫哥華原住民馬斯琴(Musqueam Indian Band)部族的語言缺乏尊重,是該語言正在消失的原因,這種情況可成為廣府話將來的寫照,值得關注。

位於溫市華埠的Centre A公共美術館,上周六舉辦探討廣府話發展困境研討會。UBC語言學博士林慧雯、原住民語言研究員凌慧意,與約30個關注廣府話生存空間的人士,通過網絡視頻與在香港的高登社區漫畫家「阿塗」,一起分享對廣府話未來使用情況的看法。

林慧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的瀕危語言評定標準,分別對溫哥華、香港、廣州三地的廣府話作出分析。結果顯示,廣府話在書寫、政府支持等方面正在迅速減弱中,這情況尤以廣州和溫市華埠為然,在香港的前景也不樂觀。她認為,儘管全球有7,000萬至1億人使用廣府話,但它衰弱的趨勢很讓人擔憂。
凌慧意研究瀕危的加國原住民馬斯琴部族語言,她認為,加國民眾對馬斯琴語言缺乏尊重,是導致它正在消失的主因。這種情況,大可作為未來挽救廣府話的參考。

香港漫畫家阿塗,通過網絡視頻展示他幾年前創作的《大粵港諺語》漫畫,把粵語俚語用生動圖象表達。例如畫一個和尚撐著一把雨傘,意指「和尚擔遮」,歇後語是無法無天。《大粵港諺語》漫畫有83幅圖,阿塗希望能有助提升公眾對廣府話的興趣。

 … Read the rest

p卑詩大學(UBC)語言學家指出,儘管全球約有一億人使用廣府話(粵語),但由於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語言政策偏向普通話,廣府話的語言空間漸趨衰弱令人憂慮。此外,加拿大人對溫哥華原住民馬斯琴(Musqueam Indian Band)部族的語言缺乏尊重,是該語言正在消失的原因,這種情況可成為廣府話將來的寫照,值得關注。

位於溫市華埠的Centre A公共美術館,上周六舉辦探討廣府話發展困境研討會。UBC語言學博士林慧雯、原住民語言研究員凌慧意,與約30個關注廣府話生存空間的人士,通過網絡視頻與在香港的高登社區漫畫家「阿塗」,一起分享對廣府話未來使用情況的看法。

林慧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的瀕危語言評定標準,分別對溫哥華、香港、廣州三地的廣府話作出分析。結果顯示,廣府話在書寫、政府支持等方面正在迅速減弱中,這情況尤以廣州和溫市華埠為然,在香港的前景也不樂觀。她認為,儘管全球有7,000萬至1億人使用廣府話,但它衰弱的趨勢很讓人擔憂。
凌慧意研究瀕危的加國原住民馬斯琴部族語言,她認為,加國民眾對馬斯琴語言缺乏尊重,是導致它正在消失的主因。這種情況,大可作為未來挽救廣府話的參考。

香港漫畫家阿塗,通過網絡視頻展示他幾年前創作的《大粵港諺語》漫畫,把粵語俚語用生動圖象表達。例如畫一個和尚撐著一把雨傘,意指「和尚擔遮」,歇後語是無法無天。《大粵港諺語》漫畫有83幅圖,阿塗希望能有助提升公眾對廣府話的興趣。

 … Read the rest

溫哥華時裝周:多元化的玩法 (Vancouver Fashion Week)

溫哥華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的前面搭起的巨型白色帳篷裏面。帳篷外面有著西裝的男女駐守,旁邊有輛名車。溫暖的溫哥華夜色正在降臨,這裏變得愈是神秘。踩著通往入口處的紅地毯,裏面傳來的音樂節奏漸漸清晰。禮貌帥氣的先生、光彩奪目的女士、輕快的招呼、臉上的快意,迎我進入一個滿是潮人的令類的空間,感受時裝盛宴,體會聲、光、影 烘托著的美麗自信的時裝感官世界。這是第25屆溫哥華春夏時裝周(Vancouver Fashion Week,簡稱VFW)。

VFW選擇在3月16日開始,為期一周,預覽今年春夏時裝潮流。我參加的是VFW的16日晚的開幕酒會,裏面約有300人,有許多時尚的貴氣女士、有西裝的紳士、有溫市資助此活動的政界人士、有香港來的一班美女露著迷人笑容、有南美、非洲、東歐等不同膚色的時尚人士、有易裝女王(drag queen)、變性人、同性戀音樂家的另類表情,真正的五彩繽紛、不同的衣裝、表情、個性,都在相互競爭,吸引其他觀眾的注意力。來自加拿大、韓國、日本、印度等25個國家的70位時裝設計師,展示設計各異的作品,爭妍鬥麗。

來自溫哥華的設計師Pouneh Askarian看似來自南美,眼睛很明亮。今年是第4次參加VFW。她每年設計的主題都借用不同國家的文化,今年是採用日本風格,而時裝是在法國里昂(Lyon)縫製。她的作品顯示了時尚界多元文化的特徵,她很高興地告訴我,她對溫哥華的多元文化充滿熱情,所以沿用這種不同的國家風格。根據她的觀察,溫哥華時裝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影響力愈來愈大,每年都可以見到不同國家的新面孔。

來自韓國的設計師卞格林(Greem Byun,譯音,小圖)首次來到溫市展示她的作品。她的個子較小,面容很像典型的韓國女士的清純容貌,梳著平整的頭發,卻著一身黑色大衣,還捲起黑色的褲腿,露出一小截黑色的襯子。她好似剛從黑幫電影裏走出來。卞格林表示,她設計的主題是「黑色電影」(Film Noir)。黑色電影指荷里活在1940至1950年代以犯罪故事為主題的灰暗色調電影表現風格。她的設計從上到下都是黑色,但間中透出胸飾的金屬光澤。

溫哥華時裝周從2000年創辦至今,創辦人阿卜杜拉曼(Jamal Abdourahman)表示,VFW已成功在國際時尚舞台佔一席位。本屆時裝周從3月16至22日為期7天,預料將吸引約2萬人參觀,公眾可登入http://vanfashionweek.com,瀏覽詳情。

參與開幕酒會的專業人士,包括設計師、造型師、模特兒、攝影師、以及其他時尚界人士約300人,擠滿時裝周會場。不少觀眾盛裝出席。溫市議員雷健華、香港經貿辦事處駐加西首席專員袁黃潔玲等人也有出席。

以下是開幕那天我拍攝的照片:

以下是第三天的時裝表演,我拍的照片:… Read the rest

溫哥華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的前面搭起的巨型白色帳篷裏面。帳篷外面有著西裝的男女駐守,旁邊有輛名車。溫暖的溫哥華夜色正在降臨,這裏變得愈是神秘。踩著通往入口處的紅地毯,裏面傳來的音樂節奏漸漸清晰。禮貌帥氣的先生、光彩奪目的女士、輕快的招呼、臉上的快意,迎我進入一個滿是潮人的令類的空間,感受時裝盛宴,體會聲、光、影 烘托著的美麗自信的時裝感官世界。這是第25屆溫哥華春夏時裝周(Vancouver Fashion Week,簡稱VFW)。

VFW選擇在3月16日開始,為期一周,預覽今年春夏時裝潮流。我參加的是VFW的16日晚的開幕酒會,裏面約有300人,有許多時尚的貴氣女士、有西裝的紳士、有溫市資助此活動的政界人士、有香港來的一班美女露著迷人笑容、有南美、非洲、東歐等不同膚色的時尚人士、有易裝女王(drag queen)、變性人、同性戀音樂家的另類表情,真正的五彩繽紛、不同的衣裝、表情、個性,都在相互競爭,吸引其他觀眾的注意力。來自加拿大、韓國、日本、印度等25個國家的70位時裝設計師,展示設計各異的作品,爭妍鬥麗。

來自溫哥華的設計師Pouneh Askarian看似來自南美,眼睛很明亮。今年是第4次參加VFW。她每年設計的主題都借用不同國家的文化,今年是採用日本風格,而時裝是在法國里昂(Lyon)縫製。她的作品顯示了時尚界多元文化的特徵,她很高興地告訴我,她對溫哥華的多元文化充滿熱情,所以沿用這種不同的國家風格。根據她的觀察,溫哥華時裝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影響力愈來愈大,每年都可以見到不同國家的新面孔。

來自韓國的設計師卞格林(Greem Byun,譯音,小圖)首次來到溫市展示她的作品。她的個子較小,面容很像典型的韓國女士的清純容貌,梳著平整的頭發,卻著一身黑色大衣,還捲起黑色的褲腿,露出一小截黑色的襯子。她好似剛從黑幫電影裏走出來。卞格林表示,她設計的主題是「黑色電影」(Film Noir)。黑色電影指荷里活在1940至1950年代以犯罪故事為主題的灰暗色調電影表現風格。她的設計從上到下都是黑色,但間中透出胸飾的金屬光澤。

溫哥華時裝周從2000年創辦至今,創辦人阿卜杜拉曼(Jamal Abdourahman)表示,VFW已成功在國際時尚舞台佔一席位。本屆時裝周從3月16至22日為期7天,預料將吸引約2萬人參觀,公眾可登入http://vanfashionweek.com,瀏覽詳情。

參與開幕酒會的專業人士,包括設計師、造型師、模特兒、攝影師、以及其他時尚界人士約300人,擠滿時裝周會場。不少觀眾盛裝出席。溫市議員雷健華、香港經貿辦事處駐加西首席專員袁黃潔玲等人也有出席。

以下是開幕那天我拍攝的照片:

以下是第三天的時裝表演,我拍的照片:… Read the rest